企业家学院?学园,中芬应用型高校创新可以这样
第二次中芬应用型高校创新及合作交流会日前在芬兰大使官邸举行。为推进中芬教育深度合作,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与芬兰驻华使馆教育处联合邀请了18所中芬两国应用型大学校长和4家知名企业代表开展研讨。
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主任陈锋强调:
“基于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面临的现实问题、创新驱动发展对教育改革的要求以及战略技术进步加速三个动因,我们必须抓住以创新为核心的价值链重组、以技术进步为融合发展主轴和建设技术技能积累创新共同体的三个基本点,着力推动产教融合,并在产教融合的理念下积极推动‘平台对平台’‘学校+企业’的国际合作模式,推动中芬双方应用型高校建设。”
芬兰教育及科技部参赞Tiina Vihma-Purovaara表示:
“希望继续深化去年十月芬兰教育部部长Sanni Grahn-Laasonen来访时传达的精神,进一步探寻高等教育和应用科技大学的创新方式,加强校企之间知识和经验交流,提升合作质量和效果。”
中芬双方应用型高校校长与企业代表围绕共建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企业家学院及中芬创新中心等合作内容进行深入探讨。
◪ 芬兰共成立了25所应用科技大学;
◪ 这些大学以促进本地区、国内及国际的发展、提高幸福感及竞争力为目标设立专业和研究领域;
◪ 发挥其应用性多学科、以用户为本解决问题的优势,满足企业与合作伙伴的研发需求。
在此次交流会上,坦佩雷大学的代表重点介绍了一种以创新创业教育为中心的企业家工作坊模式——“企业家学园”。
面向人群
在校学生
办学理念
“做中学”(learn by doing)
怎么理解?学生通过经营自己真正的公司,了解芬兰本国及国际商务中的基本法律法规和实践操作;在与真实客户打交道过程中,提高市场营销及商务沟通能力。经营公司中遇到的问题无形中激励学生主动学习理论知识,阅读学术文献变得不再枯燥,而是有目的有动力地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
学习模式
“团队学习”(team learning)
强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理论知识,尊重学生主体性原则,学生通过与团队成员的互相学习、交流、启发、进步,实现个体及组织双赢的结果。
案例
商业与服务运营学院情景体验式学习
从大二开始,商业与服务运营学院会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意向测试,选拔出20名年轻学子进入“企业家学园”,进行情景体验式学习。他们在此组成创业团队,每个团队学校会配备至少1名“创业教练”,所有教练均有丰富行业经验,或本身就是企业高管。在教练指导下,每个学生团队按照芬兰法律注册真实公司,所有注册、财税、运作、管理完全依据当前国际贸易法和公司法。学生对自己的公司自负盈亏,富有完全运营责任,并要求在毕业前将公司开拓到海外市场运作三个月作为毕业设计的一部分。
培养方式
教练定期召开公司成员参加的项目论证会、项目推进会等,教练提供指导意见,帮助解决很多疑难问题,但是教练不涉及利益分配、不负法律责任等。
学校在坦佩雷市政府附近租下很大场地,成立“创业精神与领导能力学院”,里面设施齐全、条件优越,环境优雅。
每个学生公司的CEO每六个月更换一次,以利于学生交替锻炼管理能力和控制公司风险。
学生获得学分主要来源于项目,每完成一个项目,导师会依据学生贡献力度,评判是否获得学分。同时,每位学生需要选修部分课程学分。
“创业精神与领导能力学院”经常会邀请芬兰乃至欧洲各国著名企业家开设讲座(类似TED Talk),介绍成功经验,利于学生学习。
“创业精神与领导能力学院”每月组织创业交流会,全体学生参加,由每个学生公司选派代表汇报本月本公司情况,总结经验得失,其他公司成员可以提出意见建议,教练负责点评等。
面向人群
以企业家为主体
“企业家学院”由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提出,致力于打造学校与企业联系的主要平台,成为学校构建校企协同创新体系的关键环节。
学院定位
培养、培训和服务企业家的高端平台,服务企业家成长
构筑企业家学院卓越创新联盟,吸引国际一流大学、全球知名科研机构、知名企业与地方院校建构常态化合作关系,推动地方院校成为引力中心;紧贴企业发展和创新驱动的困境和痛点,搭建“智慧平台”,服务企业的长远发展;促进区域融入国家创新体系,实现内涵式发展。
会员服务
企业家学院可以提供包括名校游学与学历教育、科技成果转化、创业孵化转化、定制服务(如健康管理、财富管理)、企业咨询、资本运作、法务咨询、成员内资源对接、集团化外部合作、信用背书在内的多项会员服务。
面面观
“企业家学院”原来是这样的——
企业家学院汇聚清华经管、北大光华、中欧等一流商学院的师资力量,结合全球最前沿管理理念与中国企业管理实践,助力企业引领时代变革;以私董会形式深度剖析学员真实案例,实地调研,共同探索企业的变革与发展之道,将理论与实践、课堂教学与企业参访相结合;通过讲座、论坛、访学等多种形式,提供人文、管理、前沿科技等多主题交流,促进优秀企业家之间的多维度互动。
一是生态聚集。通过建立百所商学院的协同创新网络、连接百所城市、服务千万行业和企业,延伸“学院—城市—行业”的创新服务链,打通“教育—研究—商务”的创新基础链,整合“人才—企业家—平台”的创新要素链,构建符合创新规律和多元合作的创新知识生态。
二是跨界融合。汇聚宏观政策、金融资本、文旅地产、科技、影视文化、体育、大健康、互联网等多领域的“大咖”们,以“新思想、新理念、新探索”在航天航空、人工智能、深海探测、生物医药等重要领域的实现科技创新成果和开辟商业价值新模式。
三是价值众创。企业家、科技工作者、投资人、专家学者通过进驻企业家学院,汲取先进管理思想,激发内部创新活力,采用灵活多样的措施如IP授权、大数据定制、产业链融资等,帮助老企业实现“二次生长”,赋能小型企业“变道超车”,助力新创企业“赢在起跑”,实现资源众筹、价值众创。
全面关注企业家的管理实践、视野格局、心理素养等多维度的需求,通过开展行业峰会、金融论坛、国学会、儒商社、健身俱乐部等多种项目,帮助企业家锻造体格、提升思想、共谋发展和探索人生,实现商业事业可持续发展,传播正气的商业理念,共筑精神家园。
中芬两国在教育创新方面做了许多努力和尝试,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以服务教育改革创新为使命,在产教融合的理念下,继续积极推动“平台对平台”“学校+企业”的国际合作模式,促进“企业家学园”和“创新中心”的建设,推动中芬双方应用型高校发展。在此次交流会上,中芬双方达成以下共识:
进一步推广天博(中国)体育·官方网站-TB SPORTS与坦佩雷应用科学大学的合作模式,形成规模化、机制化人才培养方案。
深入调研校企双方对中小企业家研修基地的具体需求,探索各方积极参与的运作模式。
结合区域创新布局,制定创新中心建设计划,为今年下半年中方赴芬兰交流研讨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