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博(中国)体育·官方网站-TB SPORTS发展规划处

高教研究

他山之石丨华为百万年薪的天才少年计划,这所高校频频中标……

发布时间:2021-09-02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李伟 教育之弦 昨天

     

     

     

     

     

     

在华中腹地、九省通衢的武汉诞生,伴随着共和国的脚步,风雨兼程,不断创新,在众多名校中异军突起,以不足70年的建校史跻身国家“211工程”“985工程”和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这就是华中科技大学(下称“华中大”)。

作为教育部直属高校,华中大建校69年培养各类专门高素质人才75万人,涌现出一批杰出校友。如互联网知名人物张小龙、高科技创始企业“伯乐”龚虹嘉、体坛风云人物李娜等。

作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生力军,华中大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建设了以“四颗明珠”为代表的一批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产出一大批高水平科技成果。如测出最精准万有引力常数G值,创造脉冲平顶磁场强度新的世界纪录,建立最精细小鼠脑图谱基础数据库,近年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论文发表持续并加速增长等。

 

站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如何秉持“明德厚学,求是创新”的校训,发挥一直以来敢于竞争、善于转化的优势,把华中大建成世界一流大学,我们为此专访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党委书记邵新宇。


     

 


       
营造开放环境催生创新创造      

 

#                                 作为科研创新的主阵地之一,华中大为落实“四个面向”推出了哪些新动作?#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是党中央对广大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大学未来科研发展的根本遵循。

一年来,我们及时调整学科布局,集中表现为今年7月,学校新成立未来技术学院和集成电路学院。

未来技术学院聚焦“大工程大健康”未来战略产业发展,依托机械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自动化等四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发挥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等重大科学研究平台科教协同育人、产教融合的优势,凝练了先进智能制造、生物医学成像、光电子芯片与系统、人工智能等四个未来交叉学科技术方向。

集成电路学院瞄准集成电路“卡脖子”难题,聚焦集成电路学科前沿,将建设存储器、传感器、光电芯片、显示器、化合物半导体等特色方向,按照“国际视野、拔尖示范、协同育人、自主创芯、服务地方”的思路,培养国家急需的集成电路高水平创新人才,实现集成电路学科国际领跑,支撑我国集成电路事业的自主创新发展。


     

     
#                                 大学生蕴藏着巨大的创新能量和活力,如何激发这份创新力?#        

     

与其说保护,不如说我们在营造一个开放的环境,让大家在这片土壤里,能够自由地所思、所想、所行,最后朝着创新方向去走。

我们依托升级后的工程实践创新中心,把原来只辐射到理工科的工程实践环节,开发成通识体验课,面向全校所有学科开放。医科、文科生也可选修该课程,身临其境地了解制造业的发展历程及其与各领域的融合,还可了解制造业从业人员的工匠精神、管理需求,有效提升工程素养、质量意识和系统思维。截至目前,医科、文科等学生已有2.7万人次参与体验学习。

我们还把企业的一些优秀成果和最新理念搬到课堂,请企业家、杰出工程师到课堂给学生授课,与学生交流、互动。现在社会需求变化非常快,我们得承认,企业在某些方面已走到大学前面。我们思考创新的时候,一定要扎扎实实把社会需求吸纳进来。

我们还把科技前沿吸纳到学校。学校工程实践创新中心就把几何拓扑优化、机器人化加工、智能注塑成形、多车间关联排序等国际先进技术融入工程实践创新平台,让学生耳目一新,颠覆了对制造技术的传统认识,体验了前沿科技带来的生产力革命。


     

     

     

     

 

 


       
搭一流平台 聚一流人才      

 

#2017年华中大入选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在你心中,真正的一流大学是什么样?#      

     

被国际同行评为一流大学的核心是,有没有一流师资和人才。所以,在我心中,真正的一流大学,是一流学生愿意来读书,一流教授愿意来从教。

靠什么来吸引一流人才?关键是事业留人,或者再具体一点,叫平台留人。真正一流的人才,会更看重事业发展的平台,像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研究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都是一流人才特别关注的。因为往往在这些平台上,才可能做出与前人不同的重大发现,产生有重大影响力的发明创造。

我们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关键要围绕主攻方向,营造大环境,建设大平台,产出大成果,吸引一流人才。


     

     
#华中大目前搭建了哪些大平台?对一流人才的吸引力如何?#      

     

华中大拥有两个国家大科学工程、20多个创新平台和创新高地。包括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精密重力测量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等。

构建这些平台,形成了学校从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到产业化的创新链条和创新体系,也让学校在光电、制造和电气等学科领域形成国家基地集群优势,吸引了一批国际一流科学家队伍,其中还有一大批青年拔尖人才。

这些优秀人才在华中大与这些大平台结合,发生了很好的化学反应:许多聚焦国家战略需求的新学科在这里应运而生,如物理相关领域的空天科学、天文学科等;众多交叉学科研究在此产生,还有更多关键领域“卡脖子”问题在此解决。


     

     

 


       
锐意改革培养拔尖人才      
#                                 高校要满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创新人才的需求,还需哪些改革?#

     

受社会、家庭环境及学校教育教学模式的影响,中国学生的批判精神、创新意识还有待加强。

要改变这一现状,培养更多适应时代需求的创新人才,大学需要进行更广泛、深入的改革。特别要重新审视目前设置的学科专业,调整过去相对较窄的学科专业结构,从分析国家发展重大需求、分析世界科技发展趋势、分析国民经济发展主战场稳定态势出发,形成适应创新发展需要的新学科群。

我们新成立的未来技术学院,主动打破传统专业学科壁垒,发展未来社会急需的智能制造、智能感知、智能健康等未来技术领域,促进基础、应用学科复合,加强“引企入教”,探索形成专业交叉、科教协同、产教融合的新工科人才培养新模式,就是要给现有的专业学科动一场外科手术。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深度融合,催生不同专业学科间产生化学反应,培养能驱动科学研究、引领未来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人才。


     

     
#                                 华中大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上有何经验?#

     

我们的学生,很多没毕业就被一些单位“盯”上了。比如,华为天才少年计划实施3年来,从华中大选了6位同学,不仅有博士,还有本科生。在顶薪这一层次,华中大入选人数占比达到一半左右。

今年暑假期间,华中大图计算团队获得2021年图计算挑战赛冠军。这项赛事是图计算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国际赛事之一,这一成绩也是国内团队首次在该赛事中得冠。

从天才少年的个体到图计算团队的群体,如此战果,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角度离不开三点。


     

     
图片      
一是注重基础,强化实践。      

一方面,加强专业精品课程建设,打造线上线下国家一流课程和计算机硬件系列课程线上实验资源,突破时间、空间和平台的制约,支撑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

另一方面,建立跨越四年的专业实践体系,除每门专业课开设独立实验课外,还在大四开设为期四周、涵盖专业实验课的综合系统实验,突出计算机硬件能力、软件能力及软件与硬件协同的计算机系统能力培养。

图片      
二是科教协同。      

发挥重点学科优势和科研平台优势,引导学生早进实验室、早进课题、早接触科学前沿问题,激发科研兴趣,培养科学思维。我们从院士到拥有各类头衔的人才,100%要为本科生上课,很多人还会担任本科班主任,目的就是让本科人才尽快进入大平台,参与部分研究工作,尽快成为科研主力军和生力军。

图片      
三是产教融合。      

我们与华为合作开设“华储班”,共建“智能基座”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基地。引入华为鸿蒙操作系统、达梦数据库等国产IT品牌进教材、进课堂、进实验,就是要把企业的优秀成果和先进理念引入学校,培养能面向未来的创新型人才。

 


       
五育并举全面育人      

 

#                                 华中大在德育上有什么亮点?#

     

经过多年探索,华中大持续开展了14年的“党旗领航工程”,经受住了时间考验,是我们德育的一大亮点。

“党旗领航工程”包括三个主要部分:一是“早日站在党旗下”,引导广大学生学党章党规,学习系列讲话,识党、爱党、入党,坚定理想信念,积极宣传党的主张;二是“党旗在我心中”,引导广大党员牢记党员身份、党员意识,做合格党员;三是“我为党旗添光彩”,引导广大学子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立足本职,积极奉献,争做优秀党员。

当前,我们结合时代需求,将“党旗领航工程”的对象从过去主要面向学生党员变为全体在校生,将“党旗领航工程”的工作内涵从单一的学生党建活动变为系统的学生思想教育;同时在工作理念上,以理想信念教育为龙头,系统实施“六有大学生培养”计划,引导学生做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有作为,有品质、有修养的“六有”大学生。

“胡吉伟班”和“黄群班”是“党旗领航工程”的重要载体。前者成立于2001年,以见义勇为英雄校友胡吉伟命名,突出以德立班、集体主义,强化党建带动班建、团建;后者成立于2018年,以全国道德模范“全国见义勇为模范”黄群校友命名,突出科研创新、学风建设,强调专业带动集体成长。两个荣誉班级的连续举办,呈现优良育人成效:有的班级义工与志愿服务活动参与率达到100%,有的班级整体成绩稳居年级第一,有的班级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参赛获奖率达到100%。


     

     

#华中大对体育、美育、劳动教育有何新举措、新进展?#


     

一流大学要有一流体育,一流体育促进一流大学。华中大高度重视体育,力求通过教会、勤练、常赛,让学生享受体育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2020年,学校出台《华中科技大学关于全面加强与改进学校体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其中一大看点是,以赛促测、以赛促评、以评促练。每名学生测试比赛成绩将与其体育课、评先评优、“一生一技”、毕业等考核评价挂钩。学校将根据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体育教学、课余体育锻炼、体质健康测试、游泳测试、体育竞赛等情况,颁发华中科技大学运动技能等级证书。

学校还重视将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竞技精神结合。比如,2018年我们因传承龙舟项目,被教育部认定为首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学校党委高度重视,成立华中大龙舟文化传承基地领导小组,设立专项经费,推进龙舟运动普及,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一流大学也要有相匹配的美育教育。两年来,我们从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北京舞蹈学院、巴黎国立高等音乐舞蹈学院等海内外名校引进一批中青年艺术人才,还聘请包括女高音歌唱家吴碧霞在内的一批名师,充实到美育教师队伍中。同时逐年提升生均美育投入,加快推进高品质剧场、音乐厅及配套美育设施建设项目,为美育提供硬件支撑。2019年成立的艺术学院,更是以专业艺术教育提升着公共美育水平,还有“一生一艺”美育计划的落实和推动,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与科学融合为特色,每年精心策划近百场艺术实践活动。如今,新生音乐思政课、森林艺术节、同歌同行毕业艺术季等美育品牌,正为师生们带来一场场校内艺术盛宴。我们希望,通过不断加强美育工作,将来让校园周周有艺术活动,处处有艺术瞬间。

劳动教育依托“公益劳动”“工程体验”“工坊实践”等课程,建设劳动教育模块。开设32学时的劳动教育必修课程,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具备必备的劳动能力、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

每学年我们会设立劳动周,开展劳动技能竞赛,组织志愿服务劳动。生命学院还设立劳动教育的实践基地——生命小农园,帮学生丰富劳动体验,提高劳动能力,深化对劳动价值的理解。生命小农园里师生播种打理的草莓、葫芦、南瓜、辣椒等瓜果蔬菜开花结果,已成为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

我们还通过开展丰富的劳动主题教育活动,邀请劳模进校园开讲座,打造“我身边的最美劳动者”等融媒体产品,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良好的校园劳动文化生态。

我们希望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版权所有 © 2021天博(中国)体育·官方网站-TB SPORTS----发展规划处 高教研究所 目标管理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