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下半年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温馨提示

发布:党政办公室  2024年12月10日 10:55  浏览:

各位考生:

根据教育部、河南省教育考试院相关文件精神,2024年下半年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于2024年12月14日举行,上午9:00-11:20考四级,下午15:00-17:25考六级,为了保证本次考试顺利、安全地进行,特提示如下:

1.准考证实行在线自主下载打印,请各位考生登录报名网站(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报名网http://cet-bm.neea.edu.cn/)打印准考证,然后认真核对考试时间、所在考场,并按时参加考试,不要无故缺考,并妥善保管好准考证。

2.考试当天请各位考生务必携带两证:准考证、有效身份证件(居民身份证、临时身份证或公安部门开具带照片的临时身份证明)进入考场参加考试,证件不全考生禁止参加考试。请按规定的时间(四级考试上午8:45开始、六级考试下午14:45开始)入场,上午9:00、下午15:00后,禁止迟到考生入场。请考生注意:若遗失身份证,请务必在考前到公安户籍部门办理临时身份证或公安部门开具带照片的临时身份证明。

3.考生进入考场禁止携带手机等各类无线通讯工具、手表、电子存储记忆录放设备、发送接收设备、书包、学习资料和草稿纸等物品,一旦发现,无论使用与否,一律按作弊处理!请各位考生不要携带上述物品。

4.考生须携带HB-2B铅笔(涂答题卡用)、黑色签字笔、橡皮等文具。入场后,要对号入座,将本人准考证以及有效身份证件放在课桌左上方,以便核验。并按要求在考场座位表上签名。

5.答题前应认真阅读试题册正面的“敬告考生”内容,按要求填写答题卡中的姓名、准考证号等栏目。凡答题卡中该栏目漏填涂、错填涂或字迹不清、无法辩认的,成绩无效。英语四级(CET4)和英语六级(CET6)还需将试题册背面条形码粘贴条粘贴至答题卡1上规定位置,错贴、漏贴、损毁条形码粘贴条将按违规处理,成绩无效。在考试结束前禁止提前退场。

6.必须严格按要求做答题目。书写部分一律用黑色字迹签字笔做答,填涂信息点时须使用HB-2B铅笔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填涂,修改时须用橡皮擦净。只能在规定考生做答的位置书写或填涂信息点。不按规定要求填涂和做答的,一律无效。

7.英语四级(CET4)和英语六级(CET6)须在规定时间内依次完成作文、听力、阅读、翻译各部分考试,作答作文期间不得提前翻阅试题册。听力播放在写作结束之后,听力播放开始时间:CET-4是上午9:40,CET-6是下午15:40,请各位考生提前将本人接收机锁定频率,王城、九都校区:调频FM73MHz;开元校区:调频FM75MHz,在考试当天,王城、九都校区放听力前播放的是命运钢琴曲,开元校区播放的是梁祝小提琴曲,请注意不要接收错频率。(注意:听力考前试音时间定在12月12日下午3点40至4点10分,12月13日上午9点40至10点10分进行,考生可以在此期间测试个人接收设备。)

8.考生应自觉遵守考试纪律,诚信应考,拒绝作弊行为,考场内服从考试工作人员管理,保持良好考试秩序。实施作弊行为一经发现将按违规处理取消成绩,对扰乱考场秩序,参与作弊团伙、恐吓、威胁考试工作人员的将移交公安机关追究其责任。

9.考试期间非听力考试时间,不得佩戴耳机,否则按违规处理,成绩无效。

10.考试结束铃声响时,要立即停止答题,将试卷扣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允许后方可离开考场。离开考场时必须交卷,不准携带试卷、答题卡离开考场。

11.CET4和CET6考试,教育部考试中心仍然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多题多卷”方式,即在英语四级和六级考试中,同一考场内使用不同题目的试卷。请考生不要轻信网上的有害信息。而且教育部考试中心可以从考生的答案中分析出哪些考生使用了“特殊答案”,这种情况将视为考试违纪,成绩以零分记,并将记入考生的诚信考试档案中。

12.考试在标准化考场进行,全程视频监控,接入省教育考试院视频监控网络;同时采用无线信号探测器和金属探测仪来检测用手机等高科技通讯工具作弊的考生,并加大核查力度,一旦查实,学校将依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和天博(中国)体育·官方网站-TB SPORTS的相关规定进行严肃处理,同时将违规作弊考生情况报送上级考试机构,由CET考试委员会对考生CET成绩做出无效处理,并记入个人诚信档案。应届毕业生中作弊的考生将撤消学位证与毕业证。请各位考生珍惜名誉,诚信考试。

13.特别警示提醒:2015年11月1日起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中明确指出对替考等8种情况或构成犯罪。

14.为保证考试的公平性和安全性,学校设立考风考纪监督举报电话,欢迎各位考生在考前或考后对有关违纪、作弊情况进行举报。

服务咨询、监督电话:65928105


教务处               

2024年12月10日         


作者: 杨桢
来源: 教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