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洛阳日报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专版连续发表天博(中国)体育·官方网站-TB SPORTS教师理论文章。
1月18日,洛阳日报第010版分别发表天博(中国)体育·官方网站-TB SPORTS社科处处长王彩琴教授《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考》和马克思主义学院赵壮道副教授的《世界和平的中国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文章;
1月26日出版的洛阳日报第010版发表天博(中国)体育·官方网站-TB SPORTS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曾洁老师文章《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不断提高群众获得感 》;
2月1日出版的洛阳日报发表了天博(中国)体育·官方网站-TB SPORTS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社会工作系卢守亭副教授的文章《以人民为中心 推进新时代社会事业新发展》和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张瑞玲老师的文章《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 打造共建共治新格局》。
报道链接:
1月18日王彩琴教授:http://lyrb.lyd.com.cn/html2/2018-01/18/content_147107.htm
1月18日赵壮道教授:http://lyrb.lyd.com.cn/html2/2018-01/18/content_147108.htm
1月26日曾 洁老师:http://lyrb.lyd.com.cn/html2/2018-01/26/content_148206.htm
2月 1日张瑞玲、卢守亭老师:http://lyrb.lyd.com.cn/html2/2018-02/01/content_149005.htm
报道原文:
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考
天博(中国)体育·官方网站-TB SPORTS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教授 王彩琴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报告站位之高、谋划之远,前所未有,这彰显了党带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笃定意志和坚定信心。那么,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文化,归根到底是为什么人服务呢?
文化为什么人服务,这是由文化所处国家的社会性质所决定的。其实,这个问题,是一个根本的原则问题,关系到是否坚持人民群众的唯物史观、是否坚持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化发展的目标。在社会主义国家,文化服务的对象只能是人民和社会主义。在我们国家,党中央始终把人民文化权益的实现放在突出位置,高度重视人民群众在文化发展中的地位;始终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导向,大力发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满足人民群众多种形式的文化需求。而且,党和国家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作为开展文化活动的指南,贯穿社会主义建设的全过程。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近40年来,党和国家通过深化文化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加大对公益性文化产业、事业的扶持力度,健全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在全社会确立了社会主义文化体系。文化市场繁荣、文化活动蓬勃兴起、文化产业势头发展良好,人民群众的文化诉求得到极大程度满足,文化创造力得到空前激发,呈现出欣欣向荣之景。尤其是那些公益性文化产业,不仅带动了经济的发展,使人民富起来,也彰显了我国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重视,体现了对人民的尊重,更向世界发出这样的信号——社会主义文化是为人民服务的文化。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坚持“二为”方针——“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从本质上看,“二为”方针不仅体现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历史使命和发展方向,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20世纪40年代,毛泽东就论述过社会主义国家的文化发展问题——强调为人民服务的观点。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也重申了“文化教育政策”这项关系民生的重要内容,适时指出了文化工作“应以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和“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主要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服务人民、服务社会主义的强大作用,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无论是资金扶持,还是多种形式的保护、开发,党中央对文化发展作出了不懈的努力。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便对文化育人特别重视。古老经书《周易》就阐述了这一观点:“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可见,古人非常重视人文精神的教化作用。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也认为:“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这段论述,无疑是对古代“人文教化”的很好概括。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适时提出建设文化强国,是具有前瞻性的重大战略抉择。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仅有利于提升综合国力,更是对人民主体地位的尊重和认可。同时,让文化发展的成果惠及更多人民,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的题中之意。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新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世界和平的中国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天博(中国)体育·官方网站-TB SPORTS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赵壮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特色外交方面,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而“人类命运共同体”正是习近平总书记向世界提出的解决全球问题的中国方案,对此我们做出如下的阐释与解读:
第一,“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种发展道路。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种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它将走什么样的道路?面临着中国的不断强大,有的国家别有用心炒作“中国威胁”,有的国家对中国抱有疑虑,在十九大报告里,习近平总书记向世界人民明确答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种和平的社会主义,我们走的是一条和平的发展道路,中华民族即使实现了复兴,也不会走上侵略扩张道路,只会与世界各国和睦相处,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第二,“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种外交理念。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奉行什么样的外交政策,习近平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告诉世人: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是一种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是一种不结盟的外交政策,中国独立自主地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不但中国独立自主,我们也尊重世界各国人民独立自主选择他们自己的发展道路,中国绝不会干涉别国的内政,同时也不允许任何国家干涉我们的内政。“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还告诉人们: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奉行的也是一种和平的外交政策,中国一贯主张和平解决国际纠纷,和平解决边界纠纷,从不以大欺小,以强欺弱,也从来不主张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中国用“南海行为准则”来管控南海分歧,以克制、忍耐的大国风度来处理中印边界争端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第三,“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种合作倡议。习近平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其实也是向世界各国提出一种合作倡议,他倡议通过“一带一路”的国际合作来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通过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缩小南北国家的发展差距,使发展中国家享受到经济全球化的红利,使它们与发达国家一同实现共同富裕,使它们的人民获得自由全面发展的机遇。
第四,“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种国际秩序。习近平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维护的是国际公平正义,构建的是一种新型国际秩序。在这种国际秩序里,国家不论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决不允许个别大国决定小国的命运,决不允许强国干涉弱国的内政,也决不允许以牺牲别国利益来发展自己,而是秉持共商共建理念,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
第五,“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种共赢目标。“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合作共赢,这里的合作包括经济合作、文化交流、安全合作、生态合作,各国人民同心协力,通过各个领域的合作,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最后在“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实现共赢目标。
第六,“人类命运共同体”是走向理想社会的桥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但中国共产党的远大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从这个角度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成之日,尚不是共产主义的实现之时,它只是在生产力的发达程度和人的发展程度上为共产主义的实现积累了一定的物质基础,提供了一定的精神条件。如果从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看,“人类命运共同体”实际上是社会主义从一国胜利向多国胜利的过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通向共产主义的桥梁。
由上可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理念新颖,目标明确,内涵丰富,外延宽泛,地位重要,意义重大!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提高群众获得感
天博(中国)体育·官方网站-TB SPORTS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讲师 曾 洁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从制度内容上可分为四大块: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和社会优抚。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的主体,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其中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因为保障对象多,基金规模大,又成为社会保险中最引人关注、改革幅度较大的险种。社会福利建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社会救助则是为维护社会弱势群体或生活一时陷入困难的社会成员的生活,社会优抚的对象是为社会作出突出贡献的成员主要包括军人及其家属。
我国社会保障方面取得的成绩有:
一、制度不断完善
我国的社会保险制度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社会保险制度也开始进行相应的改革尝试。
1997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将完全的现收现付和完全的积累制结合起来,既发挥了社会互济的作用,又引进了激励机制,增强了制度的吸引力。在此之后,我们逐步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覆盖范围,将城镇各类企业职工纳入进来,并逐步扩大到城镇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人员,并于2015年实现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并轨。2009年我国政府又按照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的基本原则建立了新型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并于2012年建立了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1998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全国统一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2002年开始逐步建立并完善覆盖城乡的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在养老保险制度和医疗保险制度取得巨大进步的同时,我们也在逐步建立并完善现代意义上的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为全体国民搭起了巨大的能遮风挡雨的保护伞。
二、参保人数不断增加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2016年召开的第三季度新闻发布会上的通报显示,截至2017年9月底,全国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8.71亿人、6.98亿人、1.78亿人、2.16亿人、1.82亿人,分别比上年底增加1225万人、3247万人、506万人、187万人、397万人。
三、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截至2017年,我国政府已经连续13年上调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并于2017年首次实现企业退休人员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同步调整,但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增长幅度大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这体现了中央和政府将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并轨、增强公平性的思想和践行。城乡居民的养老金待遇也受到政府的关注。2015年全国基础养老金首次提高待遇标准,最低标准由每人每月55元提高到70元,确保每一位国民都能享受社会经济发展成果。同时,在医疗保险方面,将职工医保年度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原则上由当地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的4倍提升到6倍,并建立了补充医疗保险制度,超出封顶线部分由大病补充医疗保险进行报销。同时党和政府还不断调整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失业保险金标准、工伤保险标准。
四、基金规模不断扩大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数据显示,2016年1月至9月,5项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为3.65万亿元,同比增长10.1%。同时,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风险,政府成立了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建立了全国社保基金。从最初财政拨款的200亿元,经过16年的发展,全国社保基金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16年年底,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管理的资产总额为20427.55亿元。
现阶段我们国家正在积极推进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建设,同时根据社会发展状况,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等5类社会救助标准,并且动员全党全民推进精准扶贫,所有这些都凸显出党和政府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重要工作,一直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在发言中强调,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按照“幼有所育(生育保障,包括儿童福利等)、学有所教(教育保障)、劳有所得(就业保障,包括工资收入等)、住有所居(住房保障)、病有所医(医疗保障)、老有所养(养老保障)、弱有所扶(贫困保障)”的总要求,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 打造共建共治新格局
天博(中国)体育·官方网站-TB SPORTS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讲师 张瑞玲
人民安居乐业、国家长治久安,离不开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这不仅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更绘制出了蓝图、构建了顶层设计。
党委要发挥领导作用,政府要勇于担当责任,但这并不意味着总是赤膊上阵冲在第一线。党委政府要从微观的社会管理环节中抽出身来,为群众和社会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留下足够的空间,鼓励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动员组织群众依法有序参与社会治理。
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群众的公共需求也正由生存型向发展型升级,并呈现增长迅速、主体多元、结构复杂、需求多样的特点。我们只有把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各项社会事业做实、做好、做到位,真正让人民群众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让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社会才能更加和谐稳定。社会治理是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治理,一定要调动每一个公民的积极性,实现社会治理人人参与,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良好局面。要发挥好工青妇等群众组织、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的协同作用,充分运用党委和政府赋予的工作资源和条件,做好直接服务群众的工作,发挥好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中的桥梁、纽带作用,形成党委、政府与社会力量互联、互补、互动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网络。
促进社会组织的发展,提升公众参与度。社会组织是公众参与的重要渠道之一,也是政府职能向社会转移的承接方。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分层日益细化,社会利益关系日趋复杂,利益主体呈现多样化,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社会流动加快,“社会人”替代“单位人”成为社会成员的主要特征,在这种巨变面前,如果继续实行单一的社会管理模式,势必产生日益扩大的管理鸿沟,社会矛盾也将逐渐尖锐化。“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新社会管理格局把社会组织推向社会管理的前台,包括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实际上并非政府责任的转移,而是政府供给公共服务具体方式和机制的转变,是政府为了向公民提供更多、更优质的公共服务而将其具体生产过程让渡给社会组织”。要通过这种宣传,增强群体认知,让共治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为社会组织的健康发展和充分发挥作用营造良好的氛围。
重视职业化力量的注入,增强社会参与力。社会工作者作为公众参与社会治理的职业化力量代表,在引导公众参与方向、提高公众参与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与其他社会组织相比,社会工作服务组织有着独特的优势:首先,社会工作服务组织的群众属性相比其他社会组织更加明显。社会工作服务组织的诞生,是为服务群众的直接现实需求而来,它的使命和价值在于关心群众、服务群众、帮助群众成长。其次,社会工作服务组织十分关注社会事件,与其他社会组织关注行业事件相比,视野更偏向社会领域。例如,经济组织关注企业,行业组织关注行业,工青妇关注自身服务群体,而社会工作服务组织则不一样,它的关注范围包括整个社会和社区居民。此外,在专业性方面,社会工作从业人员经过严格的专业训练,具备专业素养,这是多数社会组织以兼职人员为主所无法比拟的。最后,社会工作服务组织主要是通过向社区、居民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在服务当中,使得社区里不安定的因素瓦解,帮助社区中的弱势群体,通过减少社区内部的摩擦与不安,从而增强社区居民的归属感和获得感。
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扩大社会参与面。规划和建设好一支数量稳定、结构合理、服务优良的志愿队伍,引导和支持志愿者提供社会服务是当前实现社会参与的有力举措,要以建立健全公民志愿服务记录制度、社区志愿服务工作制度、志愿者注册管理制度、志愿者激励制度等法规制度为基础,在招募、培训、督导、交流、评估等方面逐步建立“社工引导义工”“义工支持社工”的联动机制,通过“两工”联动,积极倡导公民投身社会服务,不断壮大社会参与力量,形成社会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全面带动社会参与。
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的基础作用,弥补政府在社会管理方面的不足,形成多元共治的社会管理格局,开创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局面,对于提高管理效率、激发社会活力、满足公众需求、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以人民为中心 推进新时代社会事业新发展
天博(中国)体育·官方网站-TB SPORTS社会工作系副教授 卢守亭
加快社会事业发展,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必然要求。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我党的重要使命;紧紧围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尽快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是新时代我们面临的一项新的战略任务。承上启下,继往开来,党的十九大报告,在回顾五年成就基础上,立足新时代、新任务,为我国未来一段时期社会事业发展描绘了新的蓝图,提出了新的发展目标。
五年来,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为我国社会事业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推出了一大批惠民举措,推进了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居民收入持续增长,人民生活不断改善,获得感显著增强;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就业状况持续改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民健康和医疗卫生水平大幅提高,保障性住房建设稳步推进;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明显,社会治理体系也更加完善。总之,五年来,社会事业领域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所取得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
当然,我们社会事业的发展也面临着不少困难和挑战,突出表现为: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问题尚未解决;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方面面临不少难题;脱贫攻坚任务艰巨,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现代社会治理能力尚有待加强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已经迈入新时代,这是一个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一个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在新的历史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愈加广泛,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大力提升社会事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是新时代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和任务。党的十九大报告,为新时代我国社会事业的发展提出了基本方略。
围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总任务,新时代社会事业发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深入开展脱贫攻坚,早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确保人民安居乐业。
为加快社会事业发展的步伐,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两步走”的目标和任务:第一个阶段,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使人民生活更为宽裕,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明显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现代社会治理格局基本形成,社会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第二个阶段,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使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和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
为实现以上目标和任务,加快推进社会事业发展,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要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
党的十九大报告,继往开来,高瞻远瞩,必将引领我国社会事业发展迈向新的征程,取得更大成就!
上一条:洛阳日报发表天博(中国)体育·官方网站-TB SPORTS教师热议习近平总书记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重要讲话 下一条:洛阳日报发表天博(中国)体育·官方网站-TB SPORTS党委宣传部部长贾金玲教授理论文章